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文/English 欢迎来到 广西艺术学院东盟音乐周 !

中国—东盟音乐家联盟

中国—东盟音乐家联盟

广西“食材”新做法,传统与当代乐声碰撞出不一样的“广西之声”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6-16 15:19 点击: 字号:【


“覃锋达作品《越人歌》在音乐会上演出'

文 | 纪晨


5月7日,“大地回春”——覃锋达民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音乐厅举行。当晚,五部新作品迎来了它们的首演。覃锋达是广西人,也是壮族人,目前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他希望在自己的创作中能够以广西的历史文化、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石,以当代化的表达使传统与当代的乐声碰撞出不一样的“广西之声”。



写古、写今的古筝作品


­


《炫·无穷动》是当晚首演的第一部作品,是覃锋达去年创作的古筝五重奏《无穷动》的再升级。2021年,浙江音乐学院举办第二届五色炫音筝乐作品工作坊,面向全国征集古筝作品。最终,覃锋达古筝五重奏《无穷动》作为六部杰出作品之一脱颖而出,入围工作坊。覃锋达通过探寻广西与浙江之间的渊源了解到,在明朝时期,广西壮族的瓦氏夫人擅长带兵作战,奉命到浙江沿海抗击倭寇,英勇杀敌,成为壮族的女英雄。因此在《无穷动》中,他用“狼骑兵”形象作为乐曲核心律动,同时运用了两个富有广西民间音乐气息的音乐主题代表瓦氏夫人和狼骑兵,它们相互渗透于全曲,音乐的发展即是描绘整个战争的过程。在演奏上,作曲家特别使用小提琴弓敲击古筝琴弦的手法,以模仿战场上刀光剑影、冷兵器碰撞之声。首演后,浙江音乐学院古筝教授周展提出建议,认为可以在作品中再加入打击乐,会有更好的效果。覃锋达便听从建议,于今年对作品予以修改。覃锋达说,“今年年初,疫情的反复让大家的情绪都变得比较低迷,所以我把打击乐写得非常炫,希望能够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也有驱散疫情的美好心愿。”他把这版为打击乐与古筝五重奏而作的作品命名为《炫·无穷动》。


为古筝与钢琴二重奏而作《海的音诗》,是《无穷动》首演后,周展的研究生方菲向覃锋达委约的一部作品。作品以海浪鼓开始,仿佛带领观众来到北部湾的海面,一览月色下的美景,也表现了广西与周边东盟国家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因为是委约作品,所以在演奏上会写得更难一些。”在创作前,关于如何定弦,覃锋达就足足思考了一个月。“不同的作曲家在创作古筝作品时,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重新定弦。我从最原始的五声音阶出发,融入现代作曲的数控思维,其中有无调性的集合,也有有调性的集合。”覃锋达还将独弦琴的演奏技法与古筝结合,演奏者需要运用独弦琴的演奏技法,由此带来独特的声音效果。


广西民间民族音乐的当代表达


《越人歌》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刘向《说苑·善说篇》,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它是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诗歌园地里的精美瑰宝,也是我国第一首译诗(意为经过翻译的诗歌)。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覃锋达看到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教授祝注先在《说“越人歌”》一文中提到,歌唱的“越人”应是一位擅长吟诗唱歌兼善划船荡桨的少数民族少女。据广西罗城县志记载:刘三姐原型刘三妹,生于公元618年。公元618年唐朝中宗年代,距今也有1400年的历史。覃锋达认为,“我相信当年刘三妹演唱的旋律也并非她的独创,而是她结合了当地的地域音乐元素。”在覃锋达创作《越人歌》之前,很多作曲家都创作过《越人歌》。但作为地地道道的广西人,覃锋达的《越人歌》是为女高音与民族室内乐而作,他运用了最原始的“刘三姐”音调、韵味作为素材,并尝试“移译作曲”,这使得他的《越人歌》颇具广西风味。为了更好地呈现出年代感,覃锋达特意买了巫毒鼓。巫毒鼓是尼日利亚的乐器,形状很像酒瓶,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它的音色很有原生态的味道。在古时,壮族人就擅长种植水稻,并以青蛙为图腾,祈求风调雨顺。因此作品中加入了哇音管(又叫哇哇管),来模拟出稻田中的青蛙叫声。这首作品也是此次音乐会上覃锋达自己最期待的作品,“《越人歌》能在广西首演是最适合的。”


《三醉芙蓉》是为十四位演奏家而作。芙蓉出水,艳似菌萏展,此曲音乐清晰、高洁,但又不乏柔情蜜意,犹如美人初醉般的花容与潇洒脱俗的仙姿。覃锋达以细腻的创作手法展现出富于层次的音色变化与情感表现。


《北极圈》是为九位演奏家而作,音乐会中覃锋达亲自上台指挥了这部作品。它也是本场音乐会五部作品中惟一没有广西元素的一部。“疫情让我们更要去反思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唤起大家环保的意识。”作品运用了中西室内乐的编制,琵琶、二胡、梆笛外,加入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钢琴。作品通过描绘一个世界从洁净无暇到崩塌,带来巨大的反差、对比,“作品的结尾,音乐逐渐安静,就如同我希望人类能把寂静还给北极。”和其他融入广西元素或民族民间音乐的作品不同,《北极圈》是一部当代作品,其中大量使用了无调性音乐。在广西演奏这样的作品,覃锋达还是有所顾虑的。但演出结束后,一位广西艺术学院的退休老师来向覃锋达表示祝贺,并告诉他,自己最感动的作品就是《北极圈》。“观众并非一定听不懂无调性音乐,作曲家也并非一定要写大家听不懂的内容。一切都是为作品、为主题而作,作曲家只是在寻找、确定最适合的表达方式。”覃锋达说。


为广西带来新声音

覃锋达

覃锋达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高为杰。他是目前国内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博士中,惟一一位壮族青年作曲家。2020年8月,覃锋达作为广西艺术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开始在音乐学院作曲系担任专任教师,同时担任中国—东盟音乐周艺术总监助理和中国东盟当代乐团创始人、团长,把更多元的音乐元素带回广西。


作为本次音乐会的艺术总监,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教授、作曲家钟峻程给予覃锋达极高的认可。“从作曲的角度看,这场音乐会所选的曲目质量高,每首作品都得到现场观众及业界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赏,这是非常难得的。从作曲家创作的角度来看,覃锋达在每首作品中尝试运用了不同的作曲技术手法进行创作,如数控、色泽声响等技术,都体现了他对传统与现代音乐语言的驾驭能力。因而此次音乐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碰撞,这使得他的音乐在传统中彰显现代的技术,在现代中又不失传统的韵味,同时还营造了丰富的音乐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钟峻程表示,覃锋达的作品中,艺术审美高度、专业技术性和可听性高度统一,同时又不乏思哲性和个人风格。整场音乐会,从二重奏到大型民族管弦乐团作品都是原创,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工作之余能够创作出这些作品,无疑体现了他个人充沛的创作能力才华。


同时,钟峻程认为,这场音乐会的举办具有历史突破性意义,“广西从来没有人举办过纯粹的专业民乐专场个人音乐会,且题材、素材又基本是广西元素为主。作品均是首演,这十分难得,也充分体现了广西艺术学院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重视与培养。相比发达地区,广西在音乐创作上还要跟进,需要像覃锋达这样的青年作曲家多创作,让更多人听到来自广西的声音。”


-THE END-




[打印正文] [返回顶部]
分享到:
×

用户登录